一、工作理念与职责
1、践行教育使命:全体教职工应热爱工程训练教育事业,秉持 “一切为了学生成长与发展” 的核心理念,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与服务工作中。积极主动地整合中心各类资源,依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特色,精心设置贴合实际需求的实训课目,助力学生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。
2、明确岗位职责:严格遵守中心安排的工作岗位职责,认真履行自身在环境建设、安全管理、实训教学、设备维护、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任务。积极参与中心的各项集体活动,维护中心的整体形象与声誉,为营造良好的教学与工作氛围贡献力量。
二、教学工作规范
1、严谨教学流程:认真完成备课、授课、答疑、批改作业、考核评价等教学环节。备课过程中,深入研究教学大纲与教材,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,准备丰富且实用的教学资料;授课时,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,讲解清晰明了,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互动;认真对待学生的疑问,及时给予准确解答;批改作业要细致认真,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指导;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学生成绩评定,确保公平公正。
2、提升教学质量:不断钻研业务知识,定期编写或修订实习(实训)大纲,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,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要求。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培训、研讨活动,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,勇于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,努力提高实训课的授课质量。通过专家听课、学生评议、教学成果评估等方式,不断反思与改进教学工作。
3、落实教学责任:实训指导教师作为所带学生课堂安全的第一责任人,要将安全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。在学生实训前,详细讲解设备安全操作规程、实训场地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,并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考核,确保学生掌握安全技能。实训过程中,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行为,及时纠正不安全操作,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。若发生安全事故,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,并按照规定及时上报处理。
三、安全管理规定
1、树立安全意识:全体教职工应树立牢固的安全观念,严格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、消防安全规范以及中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。定期参加安全培训与演练,熟悉各类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流程,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与应急处置能力。
2、日常安全检查:各工种负责人需定期对本车间的水、电、气等仪器仪表和线路进行安全检查,并做好详细记录。发现设备故障或安全隐患时,应及时报修,并采取有效的临时防护措施,严禁设备带病运行。各指导教师要负责对本人使用和保管的实训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护,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,如因人为因素造成设备损坏,需照价赔偿。
3、工作安全规范:严禁在实训车间和实验室抽烟、酗酒、打牌或进行其他与工作无关的活动。在工作期间,必须按要求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,如工作服、安全帽、防护手套等。操作设备时,要集中精力,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,不得擅自离岗、串岗或让未经培训的人员操作设备。
4、安全责任落实:下班和放假前,各岗位教职工要认真检查门窗、水电是否关好,仪器设备电源是否关闭,确保实训场地安全。各车间和实验室应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的配备情况,并及时更新过期的消防器材。
四、职业素养与行为准则
1、加强学习创新:持续加强政治理论、法律法规、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学习,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。积极关注行业发展动态,将新技术、新知识引入到实际教学与工作中,勇于创新工作方法与教学模式,提升工作效率与教学质量。
2、廉洁奉公自律: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,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。在工作中,坚持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原则,廉洁自律,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。严禁接受学生或家长的礼品、礼金、宴请等不正当利益,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与职业操守。
3、团结协作互助:树立团队合作意识,在工作中相互支持、相互配合、相互帮助。部门之间、同事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,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。积极参与中心组织的各项团队建设活动,营造团结和谐、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。
4、爱护公共财物:勤俭节约,爱惜中心的一切公共财物,包括设备设施、办公用品、教学资料等。合理使用水电等资源,杜绝浪费现象。对公共财物要妥善保管与维护,如发现损坏应及时报修,对于故意损坏公共财物的行为,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。
5、维护中心形象:时刻注意维护工程训练中心的整体形象与声誉,言行举止要符合教职工的身份。在与学生、家长、校外人员等交流沟通时,要热情、礼貌、专业,展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与精神风貌。不得在公共场合或网络平台上发表不当言论,对中心造成负面影响。
工程训练中心
2025年4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