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总则
(一)目的意义:为有效预防、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工程训练中心内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,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,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,确保师生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,保障正常的教学、生产秩序,维护中心和学校的稳定,特制定本预案。
(二)编制依据: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,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》,以及学校关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规定,并结合工程训练中心的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。
(三)适用范围:本预案适用于工程训练中心内涉及师生员工的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,包括但不限于非法集会、游行、示威、请愿,集体罢餐、罢课、上访、聚众闹事等,以及因教学安排、设备使用、安全事故、管理问题等引发的群体性冲突事件。
(四)工作原则:
1、以人为本,安全第一:把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,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。
2、预防为主,平战结合: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,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、物资储备、队伍建设、预案演练等工作,提高防范意识,落实各项预防措施,做到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控制、早解决。
3、统一领导,分级负责: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,建立健全 “条块结合、以块为主” 的应急管理体制,中心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,负责本部门内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。
4、依法规范,加强管理: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,加强应急管理,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,使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、制度化、法制化。
5、快速反应,协同应对: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快速反应机制,中心各部门应加强协同配合和信息沟通,形成统一指挥、反应灵敏、功能齐全、协调有序、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。
二、应急组织与职责
(一)应急领导小组:
1、组成:由工程训练中心主任担任组长,副主任担任副组长,各部门负责人、教学骨干、安全管理人员等为成员。
2、职责:
1.负责制定和修订工程训练中心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。
2.组织、协调和指挥中心内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。
3.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的情况,并根据上级指示进行应急处置。
4.对突发事件的原因、性质、影响等进行调查和评估,总结经验教训,提出改进措施。
5.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宣传、教育和培训,提高师生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。
(二)应急工作小组:
1、信息收集与报送组:由中心办公室人员组成,负责收集、整理和分析与突发事件相关的信息,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事件的进展情况,并按照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信息。
2、现场处置组:由各实训部门负责人、指导教师和安保人员组成,负责在突发事件现场进行秩序维护、人员疏散、矛盾化解等工作,防止事态扩大。
3、后勤保障组:由后勤部门人员组成,负责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物资保障、医疗救护、设备维护等后勤支持。
4、善后处理组:由中心办公室、人事部门和相关教学部门人员组成,负责对突发事件中的受伤人员进行慰问和安抚,对受影响的师生员工进行心理疏导,协调解决事件引发的矛盾和纠纷,恢复正常的教学和工作秩序。 三、预防预警机制
(一)信息收集与分析:建立健全信息收集网络,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、教学管理中的问题、设备设施的运行状况等信息,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,及时发现可能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。
(二)矛盾纠纷排查化解: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,对教学安排、实训指导、设备使用、安全管理、后勤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,及时化解矛盾纠纷,避免问题积累和激化。
(三)预警发布与响应:当发现可能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大隐患或紧急情况时,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,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程序,各应急工作小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工作,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。
四、应急处置流程
(一)事件报告:
1、报告程序:当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后,事件发生部门或现场人员应立即向中心办公室报告,中心办公室应在第一时间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报告,并通知各应急工作小组。应急领导小组在核实情况后,应按照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。
2、报告内容: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、参与人员、事件起因、发展态势、已采取的措施等。
(二)现场处置:
1、控制现场:现场处置组应迅速赶到事件现场,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现场秩序,防止事态扩大。对于非法集会、游行、示威等活动,应依法予以制止;对于聚众闹事、打砸抢等违法行为,应及时通知公安机关进行处理。
2、人员疏散: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现场处置组应组织人员对现场师生员工进行疏散,引导他们到安全区域,避免造成人员伤亡。
3、沟通协商:应急领导小组应选派有经验、有能力的人员与参与事件的师生员工进行沟通协商,了解他们的诉求,耐心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,争取通过协商解决问题。
4、依法处置: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,应依法进行处理,维护正常的教学和工作秩序。
(三)应急响应升级:如果事件超出工程训练中心的控制范围,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支援,按照上级指示进一步加强应急处置工作。
五、后期处置
(一)善后处理:善后处理组负责对事件中的受伤人员进行慰问和安抚,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医疗救治工作。对受影响的师生员工进行心理疏导,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状态。
(二)调查评估: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对事件的原因、性质、影响等进行调查和评估,总结经验教训,提出改进措施,完善应急预案。
(三)恢复重建:后勤保障组负责对因事件造成损坏的设备设施进行修复和重建,尽快恢复正常的教学和工作秩序。
六、保障措施
(一)通信保障:中心办公室负责保障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通信畅通,确保应急领导小组、各应急工作小组之间能够及时进行信息沟通。
(二)物资保障:后勤部门应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,如防护用品、灭火器材、医疗急救设备等,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物资支持。
(三)人员保障:各应急工作小组应明确人员组成和职责分工,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,提高应急处置能力。
(四)经费保障:中心财务部门应安排专项经费,用于应急物资采购、设备维护、人员培训等方面,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。
工程训练中心
2025年6月